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7/04/24 09:20  浏览次数:

济政字〔2017〕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38号)精神,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现就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2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递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达到3.75万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1万件。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建成“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创造运用水平较高、维权保护环境优良、管理服务能力突出、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知识产权强市。

三、重点任务

(一)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1.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改革,建立知识产权、工商、文广新、商务、公安等多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的联合执法合作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完善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健全各级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全市知识产权队伍建设,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建立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对财政扶持或使用国有资金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经济活动进行知识产权审查,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加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监管,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大力培育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智库。引导企业自主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使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服务。指导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岗位分红、利润提成等方式,激励员工发明创造。(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知识产权创造

4.促进产业知识产权集聚优化财政资金导向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制定产业升级知识产权引领计划,构建以领军和骨干企业为主导、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定期发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研究报告,明晰产业创新发展路径。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共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盟,引导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和品牌营销,获取一批支撑产业提升的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引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由“引进制造”向“自我创造”转变。实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制定全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促进知识产权产学研协同创造。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基于互利共赢的知识产权战略联盟,促进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优势、企业产业化优势、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优势相结合,创造一批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强化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推进知识产权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自主支配知识产权成果及其收益,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酬力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知识产权运用

6.促进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单位试点工作,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金组建专利运营基金,探索建立“专利银行”,进行专利收储、布局和运营。培育引进高端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扶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推动专利技术许可交易和本地转化。鼓励高校院所设立知识产权转移机构,自主开展转移转化工作。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鼓励知识产权的运营和转化,在知识产权交易方面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探索知识产权融资发展模式。制定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业务。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支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的众筹、众包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和遗传资源等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和基本检索工具免费向社会开放,提高信息利用便利度。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高端新兴产业,加强专利数据库建设,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导航产业发展。(市知识产权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9.加大知识产权联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知识产权联合行政执法机制,实行市、县两级联动执法,提升知识产权快速维权能力。建立举报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制度,对查处重大案件作出贡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引导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一步推进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将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侵权盗版等记录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版权侵权行为。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着力查办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知识产权案件,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济宁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建设,完善中国(济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服务功能。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判定专家顾问制度,为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专业支撑。建立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支持仲裁机构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仲裁工作,鼓励维权援助机构开展纠纷诉前调解,鼓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参与纠纷调解。(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化水平

12.扶持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支持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设立海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开展PCT国际专利申请服务业务,加大对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的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将专利技术上升为国际标准,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建立专利收储基金,吸收国外先进专利技术,完善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和风险预警。制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建设涉外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建立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协同运作的涉外知识产权争端应对机制。培育高水平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行业协会、服务机构跟踪发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发展动态。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推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规范,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提高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能力。(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4.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维权援助、专利交易、公益培训等能力建设。加强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培育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取联合经营、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服务,培育服务新业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信用管理制度,推行服务标准规范,引导服务机构高端化发展。(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6.为创新创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制定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开展创客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指导创客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实现科学创新、理性创业。选拔一批知识产权创业导师,加强对创客的知识产权指导;支持创客使用“创新券”购买知识产权服务;鼓励创客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缓解创业资金短缺难题。(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快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引进纳入全市人才计划,鼓励引进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迅速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鼓励驻济高校增设知识产权学科,支持高校知识产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争取设立国家、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推动优化配置。(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各部门密切协作、运转顺畅的知识产权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例会、部署任务、分解责任,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导考核,确保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任务目标全面实现。(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知识产权评价与奖励制度。要完善知识产权表彰奖励制度,对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中取得重大成就和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市政府出台《济宁市人民政府专利奖奖励办法》,对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专利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专利奖的项目及发明人给予奖励。要建立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将知识产权关键指标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类考核指标体系。(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广新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财政专项投入。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优化各类知识产权资金、政府项目资金向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方向倾斜。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用好各类科技创新资金,加大知识产权支持力度。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知识产权资金投入体系。(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加强产业、区域、贸易、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调整经济、科技、文化等公共政策,突出知识产权导向,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获得立项、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条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重要依据。制定促进专利创造、转化、优势培育、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等政策。健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著作权、技术标准、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奖励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广新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立足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强企建设实际,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公益宣传,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理念深入人心,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营造良好氛围。(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2日